硕士研究生答辩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般概括性内容
课题标题
答辩人
课题执行时间
课题指导教师
课题的归属
致谢等
课题研究内容
研究目的
方案设计(流程图)
运行过程
研究结果
创新性
应用价值
有关课题延续的新看法等
PPT展示
PPT要图文并茂,突出重点,让答辩老师明白哪些是自己独立完成的。
页数不要太多,30页左右足够,不要出现太多文字,老师对文字和公式都不怎么感兴趣
答辩报告的内容
论文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所采用的原始资料
硕士论文的基本内容及主要方法
成果、结论和对自己完成任务的评价
答辩提问环节
提问一般包括需要进一步说明的问题、论文所涉及的有关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考察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有关问题。
提问类型包括对选题意义、重要观点及概念、论文新意、论文细节、数据来源、薄弱环节、建议可行性、自身工作、超出论文范围、没有标准答案的提问等
答辩准备与注意事项
突出选题的重要性和意义
介绍论文的主要观点与结构安排
强调论文的新意与贡献
说明做了哪些必要的工作
其他可能涉及的问题
研究内容:为什么选择这个研究题目?研究内容是否具有独创性和创新性?研究是干什么的?
研究方法:采用了哪些与本专业相关的研究方法?具体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分析方法等方面。
结果分析:认为结果会是怎样?有何正面或负面效果?数据分析和结论的合理性。
学术背景:论文的理论基础与主体框架存在何种关联?对引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是否准确?
应用价值:研究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是什么?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如何?
研究难点: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不同见解?是如何处理这些不同意见的?
论文结构:全文的基本框架和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
其他问题: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论文和系统的不足之处有哪些?
通过以上内容,硕士研究生可以全面而系统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水平,回答答辩委员会专家的提问,从而顺利完成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