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联陪学校存在一些潜在的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归属感弱
联培模式更像员工打卡上班,工作日固定时间出勤,节假日少,人际交流和新环境适应的压力较大。
论文署名问题
由于大部分联培是双导师制,双方导师对于论文署名可能会存在争议,需要提前搞清楚联培期间产出的文章的作者署名、单位归属、毕业论文要求等。
任务繁重
联培项目的科研任务和工作量一般会大于本校,如果两边导师都比较负责,可能得同时打两份工。
培养实力和学位认可问题
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可能说明学校的培养实力和培养经验不足,最后能否授予学位也要看联合单位的认定,导师的指导也可能略显不足。
环境问题
有可能出现环境普通甚至艰苦的情况,研究生补贴较少,甚至需要自己贴钱去联培干活,联培单位里可能还没有什么像样的仪器和成熟的方法。
孤独和累
由于不在本校,需要适应新环境,课题方向可能完全不同,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摸索和实验,因此会感到孤独和累。
高额费用和繁琐手续
研究生联合培养所需要的各种费用较高,包括学费、国外学校的注册费用、住宿费用、生活费用等,且需要办理的手续较为繁琐。
综上所述,考研联陪学校在提供优越的科研资源、高补助和良好的环境的同时,也存在归属感弱、论文署名争议、任务繁重、培养实力不足、环境艰苦、孤独累以及高额费用和繁琐手续等不足之处。考生在选择联培项目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权衡利弊,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