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导师分配通常遵循以下原则和流程:
双向选择原则
考生在报名时需要填写希望跟随的导师的姓名或编号,这是通过学校或研究院提供的导师名单进行的。
导师会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实验室人员计划等因素,对已选择自己的考生进行筛选,考虑考生的学术背景、成绩、科研潜力、研究兴趣等因素。
专业匹配原则
导师和学生的研究方向和专业应相互匹配,以确保导师能够提供专业指导和帮助,学生也能在相应的专业领域得到深入发展。
总量控制原则
每位导师每年最多新招1名研究生(包括硕士和博士),总计在读研究生不超过4人。
每课题组每年新招研究生最多不超过3人(包括硕士和博士),若课题组有3位以上的导师,则课题组每年新招研究生最多不超过4人。
公开透明原则
学校或研究院会将导师和考生的匹配结果通知给考生,通知方式可能是面谈、邮件或网上公示等。
考生在收到导师分配结果后,可以确认是否接受该导师的指导,如果接受,需要联系导师开始研究生学习;如果不接受或有其他原因,可以申请重新分配导师。
特殊情况处理
如果招生指标有30%以上的大调整,则再重新讨论名额限制。
对于没有联系到愿意接收的导师的考生,学校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导师的分配,以最大程度地满足研究生的需求。
其他补充规定
每位具有2024年度招生资格的硕士生导师原则上招生名额为1名,具体名额分配会根据学院学科建设需要和导师的科研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人才引进教师的研究生招生指标以学校校长办公会纪要为准。
建议
提前规划:考生在报名前应充分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和招生名额,以便进行有效的双向选择。
沟通与确认:考生在选择导师后,应及时与导师沟通,确认指导关系,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手续。
关注通知:考生应密切关注学校或研究院发布的关于导师分配的通知,确保按时完成相关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