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的梯度设置主要 取决于个人的成绩水平、专业难度以及个人意愿。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梯度设置方法:
高分段考生
对于成绩在630分以上的考生,可以选择在成绩基础上下降20分作为保底学校,这样可以确保有较大的机会被心仪的学校录取。
中低分考生
对于成绩较低的考生,建议保底幅度应达到30-40分以上,以确保有足够的安全性。
专业难度梯度
可以将考研专业难度划分为六个梯度,从超一线梯度(极难)到第六梯度(非常容易)。
第一梯度包括金融、计算机、医学等竞争激烈的专业;第二梯度包括税务、保险、翻译等较难专业;第三梯度包括图情、护理、工程管理中等难度专业;第四梯度包括民族学、哲学、历史等难度稍低的专业;第五梯度包括农学、林学、地质等容易上岸的专业;第六梯度包括非常冷门、专业性强的专业。
志愿梯度设置
各个志愿之间的梯度一般建议在5-8分之间,这样可以确保在第一志愿落榜的情况下,还有一定的机会被录取到其他志愿。
志愿梯度位次相差在10-15以内比较合适,例如,如果第一志愿是某个学校的专业排名第1,第二志愿可以选择排名第10左右的学校或专业,第三志愿可以选择排名第20左右的学校或专业。
建议
成绩较高的考生:可以选择较高的梯度,如第三至第一梯度,以冲一冲心仪的名校。同时,建议选择专业服从调剂,以增加录取机会。
成绩中等的考生:建议选择中等梯度,如第四至第二梯度,确保有较大的录取机会,同时也要考虑保底学校的设置。
成绩较低的考生:建议选择较低的梯度,如第五至第三梯度,确保能够被录取到较为满意的专业或学校。
综合考虑个人成绩、专业难度和录取机会,合理设置考研志愿梯度,可以有效提高录取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