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多种诈骗手段,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诈骗方式及防范建议:
虚假考研辅导班
不法分子打着“权威辅导”、“内部资料”等旗号,宣传自己的辅导班,实则教学质量低下,甚至无资质授课。
建议:选择辅导班时,要了解清楚辅导机构的资质和口碑,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辅导机构的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
伪造录取通知书
不法分子利用考研学子急于求成的心理,伪造录取通知书,骗取钱财。
建议:收到录取通知书后,考生要及时与招生院校联系,核实录取信息,切勿轻信伪造的录取通知书。
虚假考研信息
不法分子在网络上发布虚假考研信息,诱骗考生报名参加虚假的考研培训、辅导等活动。
建议:考生在网络上获取考研信息时,要辨别真伪,可以通过官方渠道或已录取的学长学姐了解真实信息。
“保证录取”陷阱
不法分子在初试前兜售“内部资料”,初试过后谎称“可以提前查分”、“利用黑客技术查分”,复试环节又说“复试包通过”、“调剂包通过”。
建议:考生要保持清醒头脑,不要轻信这些承诺,以免上当受骗。
假装官方,保录对赌
骗子谎称是招生单位,以告知考生“人招满了”、“复试没名额了”等消息引发学生恐慌,从而实现诈骗目的。
建议:考生要相信高校研招录取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通过官方渠道获取信息。
考研资料买卖陷阱
不法分子通过售卖虚假的考研资料或冒充学长学姐,骗取考生的钱财。
建议:购买考研资料时,要到正规交易平台购买,并仔细甄别资料的真实性。
“状元房”好彩头
骗子利用考生想有个好彩头的心理,将考场附近的房屋出租称为“状元房”,并骗取高额房费。
建议:考生要理性看待所谓的“状元房”,避免被虚假宣传所误导。
谎称有内部资料或答案
一些辅导机构声称有“内部资料”或答案,从而收取高额费用,但交钱后却直接把考生拉黑。
建议:国家教育部有明文规定,禁止任何院校和培训机构不得合作,考生不要轻信这些虚假宣传。
交钱保证录取
骗子声称认识研招办老师,只要交钱就可以从中运作“破格录取”,或以“不交钱就不录取”威逼利诱考生。
建议:高校研招录取工作都是公开、公平、公正的,考生切勿轻信这些谎言。
花钱改分数
骗子声称可以花钱改分数,但实际上考研改分数是绝对不可能的。
建议:考生要了解考研阅卷和录取的严格保密流程,不要轻信这种不可能实现的承诺。
通过以上这些建议,考生可以有效防范考研过程中的诈骗行为,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