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补修的课程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学位课程
公共必修课:包括政治理论课和外语(公共外语和医学英语)课,根据国家统一制定的教学大纲、培养目标和我院实际情况设置,全院统一开课。
专业基础课:是研究生学习和掌握本学科坚实理论基础的重要课程,课程设置按一级学科范围内相关的二级学科进行拓宽,并体现本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应有的知识结构。
专业课:是研究生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系统的专门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按二级学科设置,要体现学科发展前沿,适应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高、精、深的要求以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非学位课程
限制性选修课:包括专业外语,由各学科、专业按照本学科专业对外语的要求设置。
非限制性选修课:根据社会需要、本学科、专业学习的要求设置,学校和各专业的条件及研究生的情况而定。
补修课程
补修课程:以同等学历或跨学科专业考取的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3门本专业大学本科的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没有补修成绩或补修课程考试不合格者,不得进行论文答辩。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特定专业的补修课程
保险学专业:如本科专业属于非经济类学位,须补修两门保险类主干课程(保险学原理、财产保险学或人身保险学三门课程中任选两门)。
社会保障学专业:如本科阶段的专业不是社会保障专业的,须补修两门社会保障类主干课程(即社会保障学和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精算学专业:专业课补修课程包括《风险管理与保险》、《保险学》、《财产保险》、《海上保险学》、《人寿保险理论与实务》等。
教育硕士:需补修本科阶段《教育学》《心理学》课程。
跨专业补修要求
学术型硕士生:需补修4门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需补修2-3门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
跨专业博士生:需补修所有未修过且没有学分的课程,并获得70分以上成绩,补修课程不计入学分。
建议
提前规划:研究生在入学前应提前了解并规划好需要补修的课程,以确保在入学后能够顺利补修并完成相关课程学习。
与导师沟通:在确定补修课程时,应与导师充分沟通,确保所选课程符合培养方案要求及个人学术发展方向。
重视补修课程:虽然补修课程不计学分,但对于论文答辩等关键环节有重要影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并确保补修课程的学习和考核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