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调剂虚假报名是一种违法行为,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还可能涉及刑事犯罪。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虚假宣传
利用考生信息盲点和焦虑心理:一些机构利用考生对调剂流程和信息的不了解,以及面临考试失利的焦虑,进行虚假宣传。
“调剂保录”和“内部信息”:这些机构以“调剂保录”为噱头,声称拥有“内部信息”,承诺能够帮助考生“保过”调剂。
违反《广告法》:律师彭艳军指出,这种夸大其词、语言模糊的宣传涉嫌虚假宣传,违反了《广告法》的规定。
刑事犯罪风险
如果机构真的与院校有“内部合作”:如果这些机构声称与院校有内部合作关系,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这种行为性质更加严重。
构成刑事犯罪:一旦查实,这种虚假宣传行为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消费者损失
退费案例:在考研调剂虚假宣传的案例中,消费者要求退费的金额从千元到万元不等,表明消费者在此类行为中蒙受了经济损失。
建议
谨慎选择机构:考生在选择考研调剂培训机构时,应保持警惕,避免被虚假宣传所误导。
核实信息:在报名前,务必核实机构是否真的与院校有合作关系,以及其宣传的真实性。
法律途径:如果发现机构存在虚假宣传行为,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或寻求法律援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避免陷入考研调剂虚假报名的陷阱,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