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艺术概论考试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艺术本质论
艺术的定义:艺术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艺术的社会本质: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生活。艺术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反映并服务于经济基础。
艺术的审美本质:艺术是人类审美活动的结果,具有审美价值,能够引起人们的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
艺术创作论
艺术创作过程:包括生活体验、构思、创作、制作、传播等环节。
艺术创作的基本原则:真实、生动、新颖、典型。
艺术创作的方法: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
艺术作品论
艺术作品的构成:包括作品内容、作品形式、作品意蕴。
艺术作品的特征:形象性、情感性、独创性、审美性。
艺术作品的分类:如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
艺术鉴赏论
艺术鉴赏的性质:审美性、创造性、社会性。
艺术鉴赏的过程:直觉与感知、体验与想象、理解与创造。
艺术鉴赏的心理:包括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
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审美感知力、审美想象力、审美理解力。
艺术鉴赏的审美标准:时代性与超越性、民族性与世界性、思想性与艺术性。
艺术批评论
艺术批评的性质:科学性、实践性、创造性。
艺术批评的原则:公正客观、结合历史与现实、重视文本细读。
艺术批评的方法:如社会历史批评法、道德批评法、心理批评法等。
艺术批评的意义:推动艺术创作的发展,促进艺术理论的构建。
艺术流派与风格
艺术流派的定义及形成条件:包括师承关系、特点、分类(地域性、民族性、阶段性)。
艺术风格的特征: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
艺术心理学
艺术心理定势:艺术工作者在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艺术基础理论与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长期进行艺术修养的过程中,头脑中逐渐形成稳定而又惯成自然的艺术心理态势。
艺术语言
艺术语言:各种艺术体裁用以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时所使用的材料和工具。
艺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艺术与社会生活: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
艺术与哲学:不同的哲学思潮对艺术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形成不同的艺术思想和创作倾向。
这些内容构成了考研艺术概论考试的主要框架和重点。建议考生在复习过程中,系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结合具体的艺术作品和现象进行分析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