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专业双导师制度考研

文娱教父 · 2024-12-26 02:27:15

师范专业双导师制度是指在师范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 由学校培养单位和校外相关的实践部门各选聘一位指导教师,共同指导研究生的一种培养方式。这种制度旨在通过校内导师的学术指导和校外导师的实践指导,使研究生能够在学术和实践领域得到更加深入和广泛的培养。

双导师的构成

校内导师:由本校具有深厚理论基础、较强实际工作能力和较丰富指导经验的教师担任。校内导师主要负责全面关心与指导研究生的学业与成长,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和专业实践计划,承担理论课程教学,参与专业实践指导和成绩考核,指导学位论文,并加强与校外导师的联系。

校外兼职导师:由与专业相关的实践部门(包括企业、事业、政府部门等)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高学历或高水平的专业人员担任。校外导师主要负责参与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指导,协调学校与实践基地的关系,安排实习,指导专业实践,并进行考核评定,同时结合专业特长为研究生开设理论或实践课程。

双导师制的优势

提高培养质量:双导师制度通过结合校内导师的学术指导和校外导师的实践指导,使研究生能够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找到平衡,提升其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增强创新能力:双导师制度鼓励研究生跨学科开展研究,增强其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促进职业发展:双导师制度有助于研究生了解多专业领域的知识,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双导师制的实施

产生方式:校内导师一般由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的人员担任,校外导师由具有高级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产生方式可以是师生双向选择或由所在单位推荐。

审批手续:校外导师需经过相关学院的审批,并报研究生院备案。

指导工作分工:校内导师主要负责教育实践管理、思想道德与修养、专业认同与情感、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指导;校外导师主要负责指导教育教学技能、班级管理、课堂教学实践、角色转换与专业发展等方面的指导。

存在的问题

协调困难:校内外双导师之间的协调存在一定的困难,可能影响指导效果。

产学研平台建设不充分:双导师制度需要产学研平台的支撑,但目前可能存在平台建设不足的问题。

考核评价反馈机制缺失:双导师制度在考核评价和反馈机制方面还有待完善。

综上所述,师范专业的双导师制度通过结合校内导师的学术指导和校外导师的实践指导,有助于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增强其创新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然而,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