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开题答辩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时间安排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工作一般应在入学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若第一次开题未通过,可在下一学期再次申请;两次开题均未通过的,需由开题报告专家组提出退学处理建议。
参与人员
开题答辩委员会由3-5名专家组成,专家需具有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或高级技术职称;至少有1名校外专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开题,至少有1名在企业任职的专家。开题答辩研究生的指导教师(包括第一指导教师和联合指导教师)不得担任开题答辩委员会主席或成员。
报告内容
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
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
课题的创新性。
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
答辩要求
开题答辩会由开题研究生第一指导教师具体组织,在开题答辩会正式召开前至少3天完成准备工作。
答辩过程中,研究生需控制好语速,认真听取评委的点评,并做好记录。答辩通过者需认真按计划完成各阶段工作;未通过者,会后需与指导教师协商,修改开题报告。
成绩评定
答辩成绩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种。未通过开题答辩者,不得进入毕业设计阶段;未通过开题答辩且擅自进行毕业设计者,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视为无效。
文献引用
文献引用应包括与论文选题相关的近5年内的所有研究,以及概念性、经典论文,至少涉及研究议题、理论、方法三个大方向。参考文献数量要大于50篇,所引期刊的最低标准应为CSSCI。尽量避免引用硕博论文,除非特别必要。
其他要求
学生需及时关注学校官网关于开题答辩的时间安排通知,若未按时参加开题答辩,均视为放弃本次开题机会。
开题完成后,学生需登录“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录入开题信息,并请导师审核。
这些要求旨在确保硕士研究生的开题工作顺利进行,并评估学生的研究准备情况,为后续的毕业设计或论文写作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