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翻译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对名词进行解释
英文是静态语言,名词在句中占据重要位置,句子的重心往往是名词,且位置靠前。
几乎所有的修饰或解释成分全部后置,常见的修饰或解释成分包括定语从句、分词后置、介词短语后置(尤其是of)、同位语从句、不定式、冒号、破折号等。
在翻译时,需要迅速判断对名词的解释部分,并注意连接词的翻译技巧。例如,三个“that”分别对应不同的从句类型:第一个为宾语从句引导词,可以忽略;第二个为同位语从句引导词,可译为“即”;第三个为定语从句引导词,可以把先行词再说一遍。
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
英语句子可以通过增加限制成分、修饰语和补充成分变得非常长,而汉语句子则强调意义的完整,可以简短而深刻。
在翻译时,可以破句重组,将复杂的英语长句化为多个意义紧密相连的汉语短句,不必拘泥于原文的层次结构。
准确和符合目的语的表达方式
翻译时,应遵循“信、达、雅”原则,但更通俗的标准是准确和符合目的语的表达方式,即够地道。
翻译步骤包括:通读理解全文、拆分句子、直译意群、整理成文。在直译时,要注意规避同义陷阱,避免低级错误,并重点注意一词多义和易产生歧义的意群。
句式关联优先
在翻译时,应首先判断句式结构,理清句内关系。句子关系主要通过标点符号、连词或连词结构、疑问代词和疑问副词等判断。
结构分析
基本句型有五种:主语+谓语、主语+谓语+宾语、主语+系动词+表语、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足语。
句子切分原则包括:主干与修饰成分分开、主句与从句分开、并列成分分开、不定式的符号分开、过去分词和现在分词分开、用标点符号进行拆分。
理解英语原文,拆分语法结构
由于英语具有“形合”的特点,句子无论多么复杂,都是通过语法手段和逻辑手段连接起来的。
在翻译之前,必须先通读全句,拆分句子的语法结构,这是正式动笔翻译之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
这些规律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考研翻译题,提高翻译准确性和流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