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学校可能存在的“坑”包括:
压分严重:
有些院校在批卷时故意将专业课分数给得很低,导致即使考生考上了目标院校,如果最终没有上岸,拿着低分去调剂,上岸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特别是热门的文科专业,专业课成绩“自由裁量权”较大,很多因素都会影响专业课分数。
不保护一志愿:
有些院校在复试时让一志愿考生和调剂生一起参加,统一按照分数排名录取,甚至部分学校会优先录取高分调剂生。这种情况下,一志愿考生可能会因为竞争激烈而被刷掉,错失调剂其他学校的机会。
歧视双非:
部分院校对“双非”考生不太青睐,在复试中容易被刷掉,特别是那些喜欢优质调剂生源的院校。
复试刷人比例过高:
复试比超过1.5:1就属于比较高的比例,正常复试比范围在1-1.5:1之间。高复试比意味着竞争激烈,淘汰人数多,有些学校甚至高达18:1,被称为“复试绞肉机”。
不设置参考书目:
有些学校在九月中下旬公布招生简章和大纲时,并不设置参考书目,导致专业课考察范围广、难度大,给考生带来额外压力。
根据机构经营内容推荐学校专业:
一些机构为了赚钱,会鼓动学生报他们辅导的学校专业,但这可能导致招生名额被过多占用,增加落选风险。
贵有贵的好?名师上课?不过包退?:
一些机构宣传名师全程上课和考试不过退款,但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考生需要问清楚这些服务的具体内容和退款标准,避免被误导。
推免人数过多:
有些学校推免名额过多,导致统考上榜人数较少,这会影响通过统考录取的机会。
复试时间过晚:
有些学校复试时间很晚,可能会影响考生的调剂机会,尤其是当复试时间与调剂系统时间冲突时。
临考前换专业课科目:
有些学校会在考试前临时更改专业课科目,给考生带来复习压力和不确定性。
建议考生在选择考研院校时,务必仔细了解目标院校的招生政策、复试安排、参考书目等信息,避免掉入上述“坑”中。同时,也可以咨询学长学姐和在校生的意见,获取第一手资料,做出更为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