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考研调剂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志愿未录取可调剂
第一志愿没有被招生单位录取的上线考生,均可参加网上调剂。
特定考生不得调剂
参加单独考试(含强军计划、援藏计划)的考生不得调剂。
调剂志愿填报要求
考生在网上填报调剂志愿时,选择调剂的招生单位、专业门类与自己的考试成绩必须符合国家的调剂政策,否则可能无法正常提交。
调剂单位看重因素
初试成绩只是参考,并不是主要标准,调剂单位更看重考生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个人综合能力等情况。
调剂方向
只能从高一级的单位调剂到低一级的单位。如果考生第一志愿报考是一所普通院校,即使初试分数再高,也不可能调剂到自主划线的学校。
专业调剂限制
第一志愿报考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会计、图书情报、审计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可相互调剂,但不得调入其他专业;其他专业考生也不得调入以上7个专业。第一志愿报考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不得调入其他专业,其他专业的考生也不得调入该专业。
通过官方系统调剂
招生单位接收所有调剂考生(含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与普通计划之间调剂的考生等)均须通过教育部“全国硕士生招生复试调剂服务系统”进行,严禁通过其他渠道接收调剂考生。
调剂名额公开透明
招生单位应根据本单位复试录取情况,通过本单位官方网站和“全国硕士生招生复试调剂服务系统”及时、准确发布招生计划余额信息。严禁招生单位任何工作人员和学生未经单位授权擅自发布调剂信息。
允许跨专业调剂
原则上,调剂考生第一志愿专业与调入专业相同相近,或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相近。这一政策增加了调剂的机会,尤其是对于跨学科专业的考生。
优先调剂一志愿合格生源
招生单位要规范制订调剂考生进入复试的遴选规则,不得将考生第一志愿报考单位、毕业院校、提交调剂志愿的时间先后顺序等非学业水平标准作为遴选依据。这有利于防止一些学校为争取高分调剂学生而恶意排除一志愿考生的行为发生。
明确调剂细则
招生单位要明确调剂的具体细则、接收条件、初试的具体考察内容、成绩要求等,并确保调剂过程的公平、公正和公开。
拟录取确认时间
招生单位在发布需考生确认拟录取或复试通知时,需充分考虑考生学习、工作、休息时间等因素作出合理安排,给考生预留充裕的确认时间。对于没有按时确认的考生,招生单位应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逐一联系确认。
这些规则旨在确保考研调剂过程的公平、公正和透明,同时给予高校一定的自主权,以适应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需求。建议考生仔细阅读并了解这些规则,以便更好地进行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