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科书中涉及的名词众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名词解释:
龋病:
一种在以细菌为主的多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
生物学宽度:
指龈沟底与牙槽嵴顶之间的恒定距离,包括结合上皮和牙槽嵴顶上方的结缔组织,约2mm。随着年龄增大或病变,上皮附着向根方迁移,牙槽嵴顶下降,但沟(袋)底与牙槽嵴顶间的生物学宽度保持不变。
RCT(根管治疗):
一种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有效方法,通过机械和化学方法预备根管,清除感染源,防止再感染,并通过药物消毒和严密充填根管达到治疗目的。
可摘局部义齿(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
利用口内余留的天然牙、黏膜、牙槽骨作支持,借助义齿的固位体及基托等部件获得固位与稳定,用于修复缺损的牙列及相邻的软硬组织。患者可自行摘戴。
颌位记录:
用颌托确定并记录患者面部下1/3的适宜高度和两侧髁突在下颌关节凹生理后位时的上下颌位置关系。
肽单元(peptide unit):
参与肽键的6个原子(Cα1、C、O、N、H、Cα2)位于同一平面,形成反式构型,构成蛋白质分子构象的结构单元。Cα1和Cα2是肽平面的连接点,两个肽平面可经Cα1的单键进行旋转,N—Cα1、Cα1—C是单键,可自由旋转。
结构域(domain):
分子量大的蛋白质三级结构常可分割成1个或数个球状或纤维状的区域,具有独立的生物学功能。每个结构域含有序列上连续的100—200个氨基酸残基,若用限制性蛋白酶水解,含多个结构域的蛋白质常分成数个结构域,但各结构域的构象基本不变。
模体(motif):
在许多蛋白质分子中,二个或三个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相互接近,形成一个特殊的空间构象。模体具有特征性的氨基酸序列,并发挥特殊功能,如锌指结构。
这些名词涵盖了从医学到生物学的多个领域,是考研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建议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教材和参考资料,对这些名词进行深入理解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