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歧视主要涉及以下几类人:
跨考生:
部分院校对跨考生有额外的加试要求,如音乐与舞蹈学专业的跨考生需要加试音乐基础知识综合测试,设计学专业的跨考生需要加试专业技法设计。此外,部分院校在面试前会加试一门刑诉法或民诉法,甚至是票据法。
同等学历生:
这类学生包括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他们在考研面试环节普遍会受到加试的待遇,这被视为学校对他们的能力表示怀疑。
非“92”生:
“92”生指的是双一流、985、211高校的学生。部分院校在调剂时明确表示优先接收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的优秀毕业生,这使得非“92”生在考研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歧视。
本科出身不好:
许多研究生导师更倾向于录取本科为211和985高校的学生,即使这些学生在考研中的分数并不高。他们普遍认为这些学生综合实力较强,本科阶段接触的教育资源也更丰富。
跨专业考研的学生:
由于跨专业考研的学生在决定考研前才开始接触所跨考专业的专业知识,部分研究生导师可能会认为他们不够专业。
个人有明显的缺陷:
在面试环节,个人缺陷过于明显的学生可能会不受导师喜爱,导致考研失败。导师通常更倾向于形象好、表达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学生。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歧视现象并不是普遍存在于所有院校和所有专业,但确实存在一些院校和专业在招生过程中对某些群体存在不公平的对待。建议考研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充分了解目标院校的招生政策和导师的偏好,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