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考研总是偏题

百科旅行号 · 2024-12-26 12:05:39

考研偏题的原因可能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

缺乏明确目标与规划:

许多考生起初满怀激情,却未能制定清晰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导致复习效率低下,时间分配不均。明确的目标和详尽的规划是成功的第一步,它能指引你方向,确保每一步都坚实有力。

忽视基础,追求难题偏题:

部分考生一味追求解答难题、偏题,却忽视了基础知识的巩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扎实的基础才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提升能力的基石。

对考纲理解出现误读:

对重点和非重点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到位,考纲是你最后考试场上有可能遇到的考点集合,但是不是所有的考点都会出现在试卷上。

对出题人命题意图揣测不够:

以及对往年命题规律不了解,导致在考试中难以准确应对。

题目越来越灵活:

老师出题的目的是为了考察大家的思维能力,而不是让大家把书上的知识原封不动照搬。翻阅各个高校的初试卷子,大家会发现有的题目书上根本找不到原话,而且这种趋势愈演愈烈。书本是考研的基础,理论是答题的依据,但是真题才是王道。

知识记忆混乱或者僵化:

可能你确实把书上的知识点记住了,可是看到题目并不能瞬间对应起来答题,或是牛头马面将这个答案安到那个题目上。一般来说原因有:

知识掌握不到位:这个知识掌握不够不一定是指你的书背的还不熟,而是你对书上的知识的不能明确使用。

信心不够,不敢用:许多同学有的时候知道题目在问什么,心里也有了长篇大论。但是却怕自己根据题意对理论进行删减后,让答案失去了准确性,只能机械照搬自己知道的所有内容,结果就会造成答案中理论大段却不恰当的现象。

过度标新立异:这是做一些相对优秀的同学的常见毛病,乱用理论,特别是批判性的理论,导致写出来的内容显得不说人话、掉书袋。部分“高端”的理论,用好了确实能让老师眼前一亮,但是答题当中使用理论,第一要求不是新异,而是恰当,乱用自己也没能完全掌握好的理论和不恰当的外学科理论,很可能会起到反效果。

对知识点熟练度不够:

所谓熟练度,就是做的题不够多,对知识点掌握不够透彻,做题时眼高手低,看答案自己可以看得懂,换成实际操作就出现许许多多的问题。解决方法:把考研数学的基础知识认真复习一遍,力求掌握每个知识点。每一道考研题目,反复练习至少3次,并且每次都思考总结,才会熟悉并产生记忆。

对知识的基本概念不清楚:

有些考研题目,考生认为自己会做的,因为平常做对过,只是考试错了,但很可能是你们只看过1-2次,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很多概念的细节到底是什么,并没有深究。在考试有时间限制和压力的情况下,人通常本能的选择自己大脑中最先搜索到的记忆存储,而这个记忆和认知很可能是错误和疏漏的。解决方法:试着去讲解题目,如果做到能讲解题目,说明确实理解了。通常在讲解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发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

平时习惯有问题:

很多考生做考研题目不认真,不检查,不打草稿,不写步骤等等,这些都是让考生易错的不好习惯,有的考生的书写习惯,可能会导致一些粗心问题。有的考生做题喜欢跳步骤,不但容易错,还有可能计算最终结果错误,导致失掉应有的步骤分。

综上所述,要想在考研中避免偏题,考生需要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和目标,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深入理解考纲,了解出题人的命题意图和命题规律,多做真题,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和准确性,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