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常规套路涉及一些学校可能的不公平做法,这些做法可能会对考研的公平性和学生的权益产生影响。以下是一些可能存在的考研套路:
不保护一志愿:
一些学校可能不会保护一志愿考生,导致一志愿考生面临较高的竞争压力。例如,广西大学、郑州大学和中科院微系统所等学校都有不保护一志愿的做法。
专业课压分:
有些学校在复试阶段会故意压低专业课分数,使得一些达到复试线的考生因分数不够而无法进入调剂环节。例如,宁夏大学文学院等学校存在压分现象。
歧视本科:
部分学校可能会对非“985”或“211”高校的本科生存在歧视,即使这些考生的初试成绩很高。例如,兰州大学就有因本科背景而拒绝考生的情况。
高复试比例:
一些学校的复试比例过高,导致即使初试成绩优秀的考生也可能因竞争激烈而被刷掉。例如,西南财经大学的专硕复试比例高达7:1。
兜售假冒资料:
不法分子可能会利用考生对资料的迫切需求,兜售假冒的“考研复试资料”,骗取考生的钱财。例如,有些不法分子会假冒已上岸的学长学姐或专业培训机构,散布虚假信息。
设下“保录包过”陷阱:
不法分子可能会打着“定向高校给钱包过”的幌子,设下复试陷阱,向考生收取所谓的“好处费”或“领导招待费”,承诺只要交钱就可以“破格录取”。
建议考生在选择学校和准备考研时,要充分了解学校的招生政策,避免被这些不良套路所害。同时,也要提高警惕,防止被不法分子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