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找佛系导师的方法如下:
背景调查
访问目标高校的二级学院网站,查看师资板块,了解导师的教育背景、研究领域、主持或参加的科研项目、论文著作和获奖情况等。
通过知网或sciencedirect查询导师的论文,特别是查看其作为通讯作者的论文发表频率。频繁发表高质量论文的导师可能是学术型,而发表频率较低的导师可能是佛系导师。
了解导师的性格和科研能力
利用初试与复试的空白期,多了解所报考院校的导师情况,包括导师的性格、科研能力、生活作风和指导风格。
可以尝试联系在读研究生,了解导师所带学生的毕业去向,以便更全面地评估导师。
分类了解
将导师大致分为三类:学术大佬型、青年才俊型和佛系放养型。佛系放养型导师可能科研能力一般,对学校贡献较少,但对学生管理较为宽松,学生有较多自由支配的时间。
客观评价
参考师兄师姐的意见,了解导师的人品和科研能力。选择导师时,要综合考虑导师的科研经费、研究方向是否与自己的兴趣一致。
个人规划
先考虑自己的需求,如果打算从事学术理论研究,应选择重视理论研究的教授级别导师。如果希望偏重于实践或就业,可以选择项目较多、与企业合作较多的导师。
性格和行事风格
导师的性格和行事风格也很重要。太佛系的导师可能不太关心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科研项目的进展,这可能会影响研究生期间的学习和成长。选择导师时,要确保自己能够接受其管理方式。
通过以上方法,你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潜在导师的情况,从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导师。建议在选择导师时,多方面收集信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选择到合适的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