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报名黑名单主要涉及以下几种情况:
失信行为
未参加复试而失信:如回复确认参加复试但实际未参加,会被列入失信人员名单,取消所有调剂、复试、拟录取资格。
考试诚信问题:如作弊、影响考场秩序等,会纳入诚信管理范畴,影响考试成绩。
院校偏好
不保护第一志愿:部分院校在招生过程中对第一志愿考生保护不足,更倾向于录取调剂生。
歧视双非考生:有些院校在招生时对非985、非211高校的考生存在歧视现象。
信息不透明:部分院校在招生过程中信息不公开透明,导致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无法获取准确信息。
其他不良行为
随意更换专业:如考前换专业书或频繁换专业书,意图让一志愿考生考高分,以便招收调剂生。
压分严重:部分院校在评分过程中存在压分现象,影响考生的成绩和调剂机会。
复试刷人比例过高:有些院校的复试刷人比例过高,导致部分考生即使成绩优秀也难以通过复试。
具体院校黑名单
太原理工大学:因信息不公开透明、偏爱高分调剂生等原因被列入黑名单。
武汉理工大学:专项生占据名额较多,推免生数量也较多,对考研不利。
兰州大学:存在本科歧视、不保护第一志愿、信息不透明等问题。
广西大学:对初试第一有打压现象,喜欢上游的调剂学生,保护第一志愿不够。
西南财经大学、 宁夏大学、 上海大学、 暨南大学、 郑州大学、 苏州大学等也都在黑名单之列。
建议
诚信考试:考生应严格遵守考试诚信规定,避免任何失信行为,确保顺利参加考试。
信息透明:在选择院校时,应仔细了解院校的招生政策和信息透明度,避免因信息不透明而受到影响。
保护志愿:考生在报考时应了解院校是否保护第一志愿,以便做出更合适的选择。
提前规划: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提前规划,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因临时更换专业等原因影响考试。
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考生在考研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顺利参加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