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过程中存在多种骗局,考生需要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考研骗局:
交钱保证录取
骗子声称认识研招办老师,只要交钱就可以从中运作“破格录取”,或以“不交钱就不录取”威逼利诱考生,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
高校研招录取工作都是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录取,同时接受考生和社会的监督。因此,任何声称交钱就能保证录取的说法都是不可信的。
花钱改分数
骗子会发送“花钱改分数”类似的短信,利用考生的焦虑和渴望,实施诈骗。
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阅卷工作遵循严格的保密流程,评卷、扫描、登分等环节也是实行双人制约的保密制度,因此考研改分数的情况是绝对不可能的。
销售考研资料诈骗
诈骗分子在各种考研论坛和网站上发布经验贴或主动留言,谎称自己是已经上岸的学长学姐或专业的培训机构,有偿发送所谓的“复试资料”或“内部资料”。
考生在支付费用后,对方往往会拉黑,提供的资料也毫无用处。
超前考研调剂诈骗
诈骗分子伪装成考研培训机构,打着考研调剂的招牌,提供“调剂服务”,甚至声称有“内部渠道”,对学校、专业进行明码标价,承诺“不过就退费”。
考生在支付定金后,往往因为各种原因被拉黑,无法获得所谓的调剂服务。
钓鱼网站诈骗
不法钓鱼网站通过提供查分服务等方式,诱骗考生输入个人信息,甚至窃取考生的财产。
考生在收到相关短信时,一定要仔细辨别其真实性,最好拨打官方电话进行核验。
虚假广告和“包过”服务
诈骗分子通过发布虚假广告,声称可以提供“考研网课包过”、“内部资料”、“试题答案”等服务,诱骗考生购买。
考生在支付费用后,发现所购买的服务无法兑现,且对方往往会消失不见。
出售作弊器材
诈骗分子通过微信、QQ、网页等平台散布销售带有屏幕的橡皮、无线耳机等作弊器材的广告,声称可以通过安检,并在考试过程中帮助考生作答。
考生一旦被发现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材料或存储有与考试内容相关资料的电子设备参加考试,将被按考试作弊处理。
“枪手”代考
存在不法分子声称可以提供“枪手”代考服务,通过这种方式帮助考生获得高分。
代考行为不仅违反考试纪律,还会导致考生被计入诚信档案,甚至面临法律责任。
建议:
考生在准备考研时,应通过正规渠道获取信息,选择有资质的培训机构进行辅导。
不要轻信任何声称可以“包过”或“改分数”的虚假承诺,以免上当受骗。
在进行任何付费前,务必仔细核实对方的身份和资质,避免财产损失和个人信息泄露。
若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向警方报案,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