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型硕士研究生导师是指那些既具备校内学术指导能力,又拥有校外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通常在学术领域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同时在产业或行业中有实际工作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课程学习、实践环节以及项目研究等方面的指导。双导师制旨在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使学生能够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桥梁,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产业的需求。
双导师制的特点:
合理比例配置:
校内外导师应按科学比例配置,以满足课程与实践教学的需求。
双素质能力:
校内导师应具备专业理论教学水平,校外导师应有丰富的专业实际经验。
分工合作:
课程教学一般由校内导师负责,实践环节由校外导师负责。
双导师制的意义:
提升教育质量:通过校内外导师的结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指导和支持。
适应社会需求:有助于学生了解并适应产业或行业的实际需求。
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学术研究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
示例人物:
渠凌丽:副教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导师,从事生物智能传感检测研究,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
实施双导师制的目的:
培养应用型人才: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迅速适应工作岗位,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既有学术背景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落实立德树人:研究生导师不仅是学术指导者,也是学生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引导者。
双导师制是当前研究生教育中的一项重要改革,旨在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和指导,以适应新时代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