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考研论文的写作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确定论文选题
选题应从本专业的研究空白、有争议的话题、对比性话题、其他专业角度研究本专业的话题、新插入角度的老话题或本专业的新问题等方面考虑。选题要有新观点、新发现、新角度、新研究方法或新材料。
文献检索
围绕确定的论文选题,回顾相关的理论和研究。这一步骤是必要的,因为它可以避免重复别人的工作,启发思路,产生观点火花,并为后续的观点、角度和材料提供准备。
提出选题的理论假设或具体问题
在准备写作时,需要明确具体观点(假设)和要论证的问题。观点应通过证据和材料进行严密论证,而问题则需通过科学调查和分析来具体论证。
论文写作格式
严格按照教务处或导师提供的论文模板来写作,包括封面、摘要、正文、参考文献、页脚注释等格式。注意格式的一致性,避免后期修改时出现格式问题。
论文结构和框架
提交大纲时,要详细说明整篇论文的结构和框架,包括研究目的、意义、各部分的大致内容等。这有助于保持论文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学术性和规范性
论文写作应使用学术性、科学性、专业性和规范性的语言,避免使用“博客体”、“微博体”等非正式文体。同时,注意概念的准确性和定义的权威性,确保所有引用都有源材料支持。
论文长度和结构
论文长度通常规定为5000—6000字。论文结构一般分为三章:第一章提出问题,第二章分析问题,第三章解决问题。也可以根据研究需要适当调整章节数量,但应注意保持结构的清晰和逻辑性。
结果与讨论
完成实验设计和数据采集后,要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将结果与文献综述中的已有研究进行比较和分析。在讨论部分,需要深入分析和总结研究结果,并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研究方向。
结论
在结果分析和讨论的基础上,总结研究成果和观点,并提出结论和建议。结论应简洁明了,体现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系统地完成编导考研论文的写作。在整个过程中,保持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规范的写作格式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