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培训有哪些虚假宣传

教育圈视角 · 2024-12-26 16:30:30

考研培训中常见的虚假宣传包括以下几种:

免考入学获双证

宣称“免考入学获双证”、“985/211可申请制入学”、“毕业后拿毕业证学位证双证,学信网可查”、“六个月简单水个硕士,还是全日制”、“双证硕士,降分扩招”等信息。

这些信息均不属实,相关机构和人员曲解有关法律和政策,将不同项目混淆,偷换概念。

考试包过

宣称“交一定费用可实现包录取甚至协助保毕业,不过线不录取就退费”、“可在考前获取真题和答案”、“有内部指标(计划、名额)确保录取”等信息。

这些所谓的“包过”、“内部指标”只是营销噱头,相关机构通过组织作弊等非法手段窃取试题和答案,已涉嫌违法犯罪。

保研(推免)政策大变化

编造、散布所谓“保研(推免)新政,大幅增加名额,大一大二均可提前保研”等信息。

这些信息均为不实消息,研究生招生单位不会与任何教育机构合作,也不会授权任何所谓的第三方机构。

各类考研“保过班”

宣称有“内部资源”,可以提前给考生考试答案,或提前给考生划定考试范围,保证考生提前通过初试、复试。

如果初试、复试不通过,全额退费等。实际上,这些“保过班”背后是虚假宣传,实施诈骗的一种手段。

声称与高校合作

培训机构声称与高校之间有合作关系,可以指定高校专业课老师,对考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实际上,这些机构并未提供所宣传的专业课老师进行辅导,考生报名后往往发现被欺骗。

高价贩卖考研资料

假冒研究生,伪造成绩,高价向考生贩卖考研资料;或拼凑考研资料,利用考生急切想要寻求资料的心态进行销售。

夸大其词和不实承诺

辅导班承诺无法实现的优惠条件,如“如果考研不过国家分数线,下次可以免费听取辅导班课程”等。

这些承诺往往兑现不了,因为它们又规定了许多不切实际的“霸王条款”。

投机挂靠,倒卖学员

没有办学资质的学校通过挂靠等方式在考研辅导市场争一块蛋糕,举办考研辅导班,最后倒卖给其他辅导班。

虚假宣传合作与名师授课

宣称与某某院校有合作,只要报班就能直接录取。实际上,这些合作并不存在,培训机构利用考生的焦虑心理进行欺骗。

退费问题

承诺没考上可以免费重修,第三次还不过就退费。但等到考生真正要退费时,机构会找各种理由拒绝。

这些虚假宣传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建议考生在选择考研培训机构时,务必谨慎甄别其真实性,避免上当受骗。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