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生招生过程中,学历歧视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跨考生歧视:
部分院校对跨专业考研的学生设有加试环节,例如音乐与舞蹈学专业、设计学专业在法律(非法学)专业中常见。
同等学历生歧视:
对于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的人员或本科结业生,部分院校在面试环节设置加试,或在报名、初试等阶段设置限制。
非“92”生歧视:
一些高校倾向于招收来自双一流、985、211等高水平大学的本科生,对普通院校学生持歧视态度。
第一学历歧视:
在录取过程中,部分学校更倾向于起点院校更好的学生,对专科生、专升本、自考本科等第一学历较低的学生存在歧视。
报考院校限制:
一流院校在招生简章中可能明确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研学生或专科生。
复试过晚影响调剂:
部分院校复试时间晚,导致一志愿落选后留给调剂的机会减少。
学校内部歧视:
名牌大学的本科生可能会对本科出身不好但考上该校的研究生持“鄙视”态度。
名校生与其他院校生差异对待:
在争夺优质生源时,名校可能更倾向于录取自己的本科生。
这些现象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可能会对部分考生造成不利影响。考生在选择报考院校时,应提前了解并评估可能的歧视风险,做好相应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