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激烈,录取难度大
211和985高校报考人数多,录取名额少,复试分数线高。例如,文学考研的国家线为355分,但很多学校的复试线超过380分,理工类专业的分数线还不到290分。
由于名校的保研名额较多,统招名额较少,导致考研难度逐年递增,成功率较低。
考研改革,难度增加
考研内容和知识点逐年变化,二战考研的同学占有优势,而应届生考研则处于不利地位。
趋于理性,求稳为主
考生们越来越趋向于理性选择考研院校,不再盲目追求名校,而是综合考虑院校的专业实力、就业前景和调剂机会。
部分考生因为所在省市985/211院校较少,选择就近的双非院校,以性价比和实用性为主。
双非院校中的隐藏款“211”
一些双非院校在知名度和认可度上可以媲美甚至超过某些211高校,专业强弱也有派系之分。例如,一些非“双一流”高校的专业在学科评估中获评A+,就业率也很高。
调剂选择的妥协
2024年考研调剂服务系统开通后,不少学生开始接受综合评价不如自己本科高校的调剂预录取,而不是一味追求名校。
现实考虑,就业和发展
许多考生认为,考研主要是为了提高学历,从而获得更好的企业认可度和就业机会。985和211院校的学生因为就读学校已经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就业压力相对较小。
普本学生在面对就业市场的竞争时,通过考研提升学历和竞争力,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综上所述,考生在选择考研院校时,会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院校的专业实力、录取难度、就业前景和调剂机会等。虽然211和985高校在学历认可度和就业方面具有优势,但高竞争难度和低成功率使得部分考生选择更为理性和务实的双非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