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后估计老师分数的方法如下:
多次估分
第一次估分:估计最少能得的分数,假设遇到最苛刻的阅卷老师,模棱两可的题他全不给你分,要点没答全也不给你分,你要估算这种情况下可能得的分数,这是最低不能少于的分。
第二次估分:乐观的估计,与第一次相反,估出最高能得的分数。
第三次估分:均衡考虑,不仅要自己估分,还要听取老师的意见,按照学校统一的标准估分,这样就可以避免自我认知跑偏。
计算平均分:最后,可以计算这3次估分的平均分,作为考试成绩出来之前,了解专业和院校、准备填报志愿的一个依据。
利用估分小程序
各个机构在考研结束后,第一时间会有估分小程序,可以把你的答案输入,生成客观题的分数,这样有一个直观的分数。
主观题会有视频讲解,得分点以及题目立意,都有讲解,可以有一个答题的分数区间。
严格按评判标准估分
考生在进行估分时,应该严格按照考试评判标准进行计算。比如,在语文科目中,对于选择题和填空题的评分标准可能更加客观,而对于作文题的评分标准可能更加主观。考生在估分时要根据自己的答题情况,结合评判标准进行计算,才能得到相对准确的分数。
及时估分
估分的最佳时间应该是考研结束的当天或者第二天。这个时间段距离考试结束较近,考生对自己的答题情况记忆比较清楚,可以更准确地估计自己的成绩。而过了一段时间后,考生的记忆可能会有所偏差,容易导致估分不准。
通过以上方法,你可以更准确地估计自己的考研成绩,并为后续的复试和志愿填报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