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平面构成考研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以下是一些建议:
掌握基本构成元素
点、线、面:深入理解点、线、面的特性及其变化规律。点具有位置、大小、形状、颜色等属性,可以产生聚散、疏密等视觉效果;线有长度、方向、粗细、曲直等变化,可以引导视线、塑造物体轮廓或分割画面空间;面是点和线的延伸,有规则面和不规则面之分,具有不同的视觉张力。
学习构成形式法则
对称与均衡法则:对称式构成给人以庄重、稳定的美感,常用于传统标志设计或正式场合的宣传物料;均衡是在不对称中寻求视觉上的平衡,通过元素的大小、颜色、位置等的巧妙搭配,使画面更具动态与灵活性。
重复与渐变法则:重复可以强化视觉印象,增强画面节奏感;渐变能营造出自然流畅的过渡效果,可以引导观众视线逐渐移动,产生空间感与秩序感。
选择合适的参考书和教材
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参考书,如《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朝仓直巳版、《平面构成》徐欣版等,这些书籍对构成要素、手法的介绍非常全面,适合前期需要打好基础的同学。
理论学习与临摹实践相结合
理论学习:掌握常用的构成手法,如对称、对比、重复、渐变、发射、正负型等,并整理成一套语料,用于考研构成的理论回答部分。
临摹实践:选择简单的构成作品进行临摹,例如由最基础的点线面元素组成且构成手法单一的作品,通过临摹积累经验。
积累纹理素材
通过浏览设计网站(如Pinterest、花瓣网)和阅读书籍,积累纹理素材,建立自己的素材库,以便在后期设计中能够灵活运用。
关注设计类微博及网站
关注设计类微博及网站,记录信息可视化、好的平面设计等内容,扩展视野,积累素材。
建立联系,结构记忆
将知识点进行系统化记忆,形成知识网络,便于在答题和创作中灵活运用。
定期练习和创作
每周练习一张完整的稿子,在临摹过程中不断积累小的元素,进行分类,形成自己的元素库,并在考前定一套自己擅长的模版。
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勤于学习,善于积累,勇于探索,勇于创造,保持对设计的热情和好奇心。
通过以上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提高平面构成考研的学习效果,为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