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历史学中关于军事制度的知识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汉朝军事制度
期门军:由侍中、常侍、武骑、北地等六郡良家子能骑射者组成,约一千人,因常侍从武帝而期待于殿门而得名。
羽林骑:选六郡良家子组成,约七百人,原叫建章营骑后更名羽林骑。
羽林孤儿:由战死者的子弟组成,因养在羽林宫,教习骑射而得名。
八校尉:元鼎六年(前111年)建立禁卫军,共八支,每支七百人,由八个校尉率领,是古代募兵制的开始。
曹魏军事制度
青州兵:曹操占据衮州后改编降卒中精锐者组成的军队。
土家制:规定士兵及其家属另立户籍,称为“土家”,集中居住在邺城一带,由军营或郡县管理,社会地位很低,土家的子孙必须世世代代当兵。
都督制:东汉末年以来,各地豪强大族纷纷建立地主武装。
唐朝军事制度
募兵制:唐玄宗时期,随着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均田制遭到破坏,府兵制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募兵制日益盛行。
镇守京师的武力:号称长从宿卫,后改成彍骑,戍守边防的士兵称健儿,因长期服役,故又称长征健儿。
地方军队:主要有团练兵。
神策军:唐代后期主要的中央禁军,本是陇右节度使所属驻守临洮城西的军队,安史之乱中改编为皇帝禁军,并扩充发展为号称十五万的最大的中央军。
金朝军事制度
猛安谋克制:完颜阿骨打称帝后,为了夺取抗辽斗争的最后胜利,确定了猛安谋克制,这是金朝特有的一种军事和行政组织。规定每300户为一谋克,10谋克为一猛安,民户壮丁皆是士兵,战士应证出战,平时从事生产。
元朝军事制度
领户分封制:成吉思汗为了巩固统一,加强统治,打破了原来的氏族组织,实行领户分封制,把全国的牧民按地区编为十﹑百﹑千﹑万户,各设长以统领之。万户长和千户长是有成吉思汗直接分封。封户平时畜牧生产,要想领主提供赋役,倘遇战争,要在领主的率领下作战。
怯薛制度:怯薛是元朝的一种特殊军队,由皇帝直接掌握的亲军,负责宫廷警卫和皇帝出行时的扈从。
这些军事制度反映了不同朝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对于理解中国古代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建议考生在复习时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和背景,深入理解这些制度的实施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