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研复试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性格和行为的老师,以下是一些被描述为“奇葩”的老师类型:
放羊型:
这类导师可能非常佛系,很少与学生见面,对学生的情况不闻不问,完全依靠学生的自觉和悟性。
Push型:
这类导师像高中老师一样,24小时监督学生,要求学生必须在他们办公室附近工作,以便随时“监工”。他们可能会把学生的论文成果占为己有,有时甚至抢夺学生的第一作者位置。
剥削型:
这类导师把学生当作免费劳动力,不发表学生的论文成果,导致学生无法按时毕业。然而,他们对其他课题组的人非常大方,愿意随意挂名他们的论文,并提供推荐信。
情绪化型:
这类导师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容易发怒。他们可能会因为一些小错误而严厉批评学生,甚至背后说人坏话。与学生相处需要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官僚型:
这类导师通常很忙,忙于开会和出差,很少有时间管学生。他们可能会在学生毕业前后只与学生见几次面,甚至用签名章代替答辩。
消耗型:
这类导师非常挑剔和完美主义,会反复修改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感到极度疲惫。他们可能会突然改变研究方向,让学生无所适从。
奇葩问题型:
有些导师会在复试中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例如询问学生是否会气功、家里是否有钱、是否考研究生是为了混学历等。这些问题可能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和专业知识的深度。
这些行为可能会让考生在复试中感到压力和困惑,但也能反映出导师的不同教学风格和管理方式。建议考生在准备复试时,除了专业知识外,也要注意提升自己的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以应对各种可能的面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