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补录骗局主要有以下几种:
钓鱼网站诈骗 :诈骗者通过创建钓鱼网站,诱导考生输入个人信息,如准考证号、身份证号、验证码等,从而窃取这些敏感信息,甚至可能造成财产损失。销售考研资料诈骗:
诈骗者谎称自己是已经上岸的学长学姐或专业培训机构,有偿提供所谓的“复试资料”或“内部资料”。然而,这些资料往往是无用的或内容陈旧,考生支付费用后往往会被拉黑。
超前考研调剂诈骗:
诈骗者利用考生对“潜规则”的迷信,提供所谓的“调剂服务”并明码标价,承诺“不过就退费”。实际上,这些服务可能并不存在,或者并不能保证考生被录取。
补录名额“内部指标”诈骗:
诈骗者谎称高校有未招满的名额,通过花钱“打点”可以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从而骗取考生家长的钱财。此外,还有骗子声称有特殊关系可以购买“内部指标”或“计划外指标”。
催促提前缴学费:
考生在考试结束后会被一些机构催促提前缴纳学费,但实际上在成绩公布并确认录取后并不需要提前缴纳学费。这种催促往往是为了骗取考生的钱财。
催交补录名额费:
录取结果出来后,如果考生没有查询到自己被录取,一些机构会以“抢占补录名额”的名义要求考生缴纳费用,并承诺“率先录取”或“包录取”。实际上,补录并不是百分之百能被录取,这种承诺并不可靠。
虚假“内部操作”和“特殊关系”:
诈骗者利用考生和家长的焦虑心情,以“内部操作”和“特殊关系”为噱头,企图从中牟利。正规的招生录取并不存在“花钱补录”的说法,考生和家长应当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建议
考生和家长应从正规渠道了解考研招生政策和信息,不轻信未经证实的消息和承诺。
不要轻易向不明身份的机构和人员支付任何费用,特别是涉及“内部指标”和“补录名额”的费用。
保持警惕,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焦虑心情进行诈骗。
密切关注官方公布的信息,按照正规程序进行填报志愿和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