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复试中,老师通常不喜欢以下几类学生和行为:
说话油滑:
试图通过言语讨好老师,例如过度夸赞老师的问题,而不是直接回答问题。
爱解释:
不管老师说什么,就爱解释,这种在复试中是大忌,会减分。
不会回答问题却胡扯:
遇到不会的问题,理直气壮地说不知道,而不是尝试联系其他知识或诚实回答。
英语能力差:
主动表现出英语能力差,尤其是反感回答自己英语很差。
准备多年:
说自己考研准备了很多年,从大一或大二就开始准备,这在老师看来可能意味着脑子不灵光。
过多兼职:
提到自己做过很多兼职,经常出去赚钱等,这可能让老师觉得学生没有专注于学业。
自我否定:
自我评价过低,自我否定,这会让老师觉得学生缺乏自信和上进心。
没有逻辑:
专业知识测试中毫无逻辑地背诵,等于胡说八道,这会让老师觉得学生没有思维能力。
品行不端:
包括编造简历、撒谎、不懂装懂等行为,这些行为会直接导致老师对学生品行有负面评价。
夸夸其谈:
虽然需要表现健谈,但过度夸夸其谈会让老师觉得学生不踏实。
负能量:
在复试中表现出抱怨、消极情绪,这样的学生会影响整个课题组的氛围。
骄傲自大:
不听从导师意见,目空一切,这样的学生导师通常不愿意招收。
书呆子:
给老师留下高分低能的印象,老师更希望招到能干活、有研究能力的研究生。
着装不得体:
奇装异服、着装邋遢,这会影响导师对学生的第一印象。
不懂礼仪:
复试中不敲门、不打招呼、不尊重导师等行为,这些细节也会影响导师对学生的看法。
当面质疑导师意见:
不尊重导师,中途打断导师的说话,这样的行为在复试中是不被接受的。
造假个人信息:
为了在复试中占优势而造假证书等行为,这会让老师觉得学生不诚信。
不诚信:
如约定时间却放鸽子、找借口请假等不诚信行为,这些行为会让老师非常反感。
自以为是:
不尊重导师,对导师的意见不认真对待,甚至发脾气。
不遵守实验室管理规定:
如不按时进入实验室、不遵守工作时间等,这些行为会让老师觉得学生不专业。
不主动、拖延:
缺乏主动性和责任感,总是拖延任务。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在与导师相处过程中,总想着自己的利益,没有团队合作精神。
建议学生在准备考研复试时,要避免以上这些不良行为,尽量展现出自己的专业能力、诚信、礼貌和上进心,以增加录取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