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考研班级的方法可以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班级组织建设
设计班级组织:依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班级现有发展水平,设计班级组织,确保目标导向的亲社会性与成员对目标的内化水平,健康舆论对集体的整合性与对成员的参照水平,人际关系的民主平等性与成员的归属感水平,共同活动动机、目的、价值的中介性与成员对活动的积极性,管理与自我管理机构的完善性与成员的自主、自觉水平,以及班级成员的个性与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指导班级建设:班主任可采用专制型(支配性指导)、放任型(不干预性指导)或民主型(综合性指导)三种风格,以适应不同班级的需求。
班级制度管理
成文制度:制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要求,实施常规管理,具有基础性、强制性、实际操作性等特点,避免“控制主义的层级化管理”。
不成文制度:包括班级的传统、舆论、风气、习惯等,是隐性的,体现班级个性,非定型性的管理,个人角色相互流动,具有柔性的管理特点。
学习环境管理
考研自习室:学校应提供专门的考研自习室,按专业分班,方便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专用的考研桌椅,缓解长时间学习的疲劳。
学习纪律管理:配备专属老师管理班级事务,严格管理学生日常学习、上课、学习纪律,禁止手机等电子设备进入教室,帮助学生杜绝电子诱惑。
科研与学术交流
纵向班级管理模式:按照学科点划分班级,以科研工作和学术交流为主线,同一学科点或实验室的不同年级学生为班级主体,强调导师对班级建设的指导和参与。
班级文化建设
班训:确定班训,为师生昭示努力方向,发动师生共同讨论,民主确定,内容简明扼要,便于记忆。
班级意识:增强班级意识,让学生为班级而骄傲,教师要融入学生之间,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班级利益:将班级利益放在首位,全体动员、互帮互学、互敬互爱,从大局出发,个人服从集体。
常规管理科学化
班级框架合理化:设计合理的班级框架,兼顾前后、左右、男女生、动静、学习态度、思想状况等因素,有利于管理、激励和团结同学。
组织功能化:明确班级组织的分工,发挥其榜样、同化、激励和约束功能,促使学生向自我管理迈进。
树立典型:树立正面典型和转变典型,通过典型的树立,全面育人。
班主任角色
班主任职责:班主任负责考生的考勤,每天查考勤,规范考研人的学习时效,通过规章制度,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管理考研班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考研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