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政治考研中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知识点可以整理如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定义: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特点:
矛盾双方是动态的,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
重要性:
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演变:
1840年之前: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1840年-1949年: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949年-1956年:人民大众与国民党残余势力、封建主义残余势力、帝国主义残余势力的矛盾。
1956年-2012年: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012年至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
内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社会基本矛盾决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定义:
主要矛盾是指在诸多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相互作用和影响:
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定义: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是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
相互作用和影响: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互相联系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两点论:同时看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重点论:在看到两个方面的同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以上信息整理自提供的参考信息,并结合当前的政治理论知识点,以帮助理解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