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
华侨大学累计报名3390人,较24年的5323人还有一定差距。
安徽工业大学:
27个专业报考人数不足,主要集中在理工类和少量经济类、文学类专业。
中国计量大学:
新增的材料与化工、金融、知识产权、工业工程与管理4个硕士招生专业预报名人数都不算多。
华南师范大学:
报录比在2:1-5:1的专业达到87个,报录比超5:1的专业达42个。
深圳大学:
未详细列出具体缺额情况,但作为一所热门高校,也可能存在某些专业招不满的情况。
华南理工大学: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与能源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常有缺额。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机械专硕、材料加工工程等。
中国海洋大学:
电子信息、计算机、新闻传播、光学、气象学、海洋科技等。
中央民族大学:
金融、国际商务、旅游管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美术、电子信息、光学工程、中药学等。
同济大学:
工程硕士以及法学院的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及国际知识产权学院的法律(非法学)的部分专业。
中山大学:
气象学院、资源与环境、大气科学、医学院等。
兰州大学:
每年都会接收校外调剂,且调剂专业相当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几乎各个专业都有涉及。
复旦大学:
金融、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工商管理(MBA)、金融、法律(法学)、社会工作等专业。
哈尔滨工业大学:
深圳校区的经济与管理学院接收较多调剂考生。
四川大学:
虽然竞争激烈,但每年仍然有部分学院释放调剂名额。
建议:
关注新增专业:如中国计量大学的新增专业,由于报考人数较少,上岸机会较大。
选择冷门专业:一些高校的部分专业报考人数较少,竞争相对较小,如中央民族大学的金融、国际商务等专业。
考虑调剂:部分高校有大量调剂名额,如华南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