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全称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
心绞痛
特点: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急剧、短暂缺血缺氧,表现为发作性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咽、颈及下颌部。诱因包括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寒冷等。
体征:发作时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皮肤湿冷、出汗,有时可出现第四心音或第三心音奔马律、暂时性心尖部收缩期杂音、第二心音分裂及交替脉。
治疗:
发作时治疗:立即停止活动,去除诱因,使用硝酸酯制剂(如硝酸甘油),可迅速缓解症状。
一般治疗:消除诱因,提高冠状动脉供血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同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心肌梗死
类型:包括心内膜下梗死和透壁性心肌梗死,后者更为常见。梗死部位与闭塞的冠状动脉供血区域一致,多发生在左心室。
临床表现:剧烈胸痛、恶心、呕吐、出汗、呼吸困难等,严重时可发生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
治疗:立即给予抗凝、抗血小板、溶栓等治疗,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心肌损伤。
心律失常
类型:包括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可由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原因引起。
治疗: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选择适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利多卡因、胺碘酮等,严重者需电复律。
心力衰竭
诱因:感染、心律失常、过劳、情绪激动等均可诱发心力衰竭。
治疗:采取端坐位、腿下垂,强心利尿(如使用吗啡、利尿剂),血管扩张(如氨茶碱),激素治疗等措施。
建议
复习重点:掌握冠心病的定义、类型(如心绞痛、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记忆要点:注意各种治疗措施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结合临床案例,理解冠心病在真实环境中的诊断和治疗过程。
通过以上内容,相信你对冠心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考研和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