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法律具有什么性

学个小知识 · 2024-12-26 22:20:54

法律具有以下性质:

规范性:

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模式、标准、样式和方向。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或不应该做什么,从而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者方向的属性。

概括性(普遍性):

法律的对象是一般的或抽象的某一类的人和事,而不是具体的、特定的个人和事。法律在同样的条件下可以反复适用,而不是仅适用一次。

国家意志性: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国家对人们行为的评价。具有国家意志性,并由此还具有统一性、普遍适用性和特殊的权威性。法律的效力一般高于所有其他社会规范。

权利和义务性:

现代法律是通过规定各法律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来影响人们的行为动机、指引人们的行为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过程,以达到调整各种社会关系、塑造社会生活秩序的目的。

国家强制性:

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现,法律要想发挥其社会功能就必须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由国家对违反法律甚至犯罪的行为实施限制或制裁。如果没有国家强制力作为其后盾,法律就会成为一叠废纸,就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作用,也就丧失了其独立存在的意义。

程序化强制:

法律的实施往往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通过司法系统和其他国家机关来执行和实施法律。

普遍性:

法律适用于所有人,无论其社会地位、财富状况、性别、种族等因素。法律不分人种、地域或文化差异,保证了公正和平等。

确定性:

法律应当明确、明确规定,以便人们能够理解和遵守。法律要求具体而清晰,以避免解释的模糊性和歧义。

稳定性:

法律应当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体系,不应该频繁变动。这样可以为社会提供一个可靠的框架,使人们能够预测和计划他们的行为。

公正性:

法律应当保证公正和公平的原则。它应该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保护和机会,不论其社会地位或背景。

可执行性:

法律必须是可执行的,即能够通过司法系统得到实施。有关的法律程序和机构应当能够有效地执行和实施法律。

这些性质共同构成了法律的基本特征,使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的调整、规范和保护作用。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