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音乐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和声分析
识别音乐作品中的各类和弦,如三和弦、七和弦、转位和弦等。
分析作品中的和声进行规律,如T-D-T(主和弦-属和弦-主和弦)等基本进行模式。
识别和分析作品中的调性转换,包括转调和调式变化。
根据作品的时代和风格,分析和声的特点和用法。
调性及织体的分析
识别和分析作品的调性布局,包括基本调性、调性转换和调式变化。
描述作品的织体类型和表现手法,如柱式和弦、半分解全分解织体、填充式、复调对位与多声部合唱式织体等。
主题特征分析
描述主题的特点,包括旋律动机、和声架构、音乐情绪和织体表现。
分析主题的构建方式,如音程、节奏型、调式等。
描述主题在作品中的功能和作用。
曲式与作品结构的综合分析
识别和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如二部曲式、三部曲式、奏鸣曲式、回旋曲式等。
分析主题在不同部分的变化和发展,包括主题的重复、变奏、展开等。
根据作品的旋律、和声、节奏等因素,合理划分作品的段落。
识别作品中的动机和乐句,并分析它们在整个作品中的功能和作用。
音乐分析方法与技巧
掌握并运用常见音乐分析方法,如主题分析、申克分析、音级集合分析、序列分析等。
能够选择有效对应的方法对指定作品进行音乐分析。
音乐史与音乐理论
了解中西音乐史,有助于考生在创作和表演中融入更多的历史元素,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
掌握音乐基本理论知识,如音程、和弦、调式等,以及对音乐旋律和节奏的听辨和演唱能力。
作曲与创作
考察学生的作曲技巧、创作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音乐分析与写作
能够准确分析旋律、和声、节奏等音乐要素的相互关系,并且能够用规范的学术语言写作分析报告。
这些内容旨在综合考查考生对音乐作曲理论的综合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理论分析具体作品的能力。在准备考研音乐分析时,建议考生系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通过大量练习来提高分析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