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简称“浙大”)的文学考研班,特别是其人文科学试验班,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大类培养模式
浙大的人文科学试验班采用大类培养模式,学生在大二开始会根据自己的成绩和志愿分流到不同的学院和专业。该试验班共有五个专业,大多数学生最后会分流到汉语言文学专业。
就业情况
浙大的文学院、历史学院、哲学学院等专业的就业情况一直稳定。虽然不能与热门专业相比,但毕业后失业的情况并不常见。大约30%的学生能继续攻读硕士,另有30%的学生选择考研或出国留学,剩下的30%则选择就业或创业。
硬件设施
中文系研究生一般都在西溪校区,该校区有一些硬件设施上的优缺点。例如,图书馆比较老旧(整改中),藏书安排混乱(书太多堆放不下),自习座位较少,时常爆满(不过有其他教室可以代替)。优点是书可以无限续借(只要别人不催还或预约),单次借阅数量也在扩大。
食堂估计是诸多校区中的倒数,菜品质量一般,供餐时间较短,不过周边有不少小店可以代替。住宿环境中上,部分宿舍无独立卫生间。
软件环境
中文系的老师同学们都很优秀,学风自由,学术讲座五花八门,也支持跨专业选课,课程安排的自主性很强。由于浙大是四学期制,单次课程的课时数较长,这就导致了可能一上午都上同一种课,甚至有的老师会连上5-6小时,对精神集中力是不小的考验。除此之外,不相干的无聊活动很少,不会挤占个人时间,某组织与个体之间基本保持互不干涉的局面。当然,如果有心的话,可以展现和锻炼个人能力的平台也很多,选择权在你自己。
建议
学术氛围:浙大的文学考研班学术氛围浓厚,适合有志于深入研究文学及相关领域的学生。
硬件改善:虽然硬件设施有所不足,但浙大正在整改中,建议关注相关设施的改善情况。
自主学习:浙大的课程安排自主性很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课程,建议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自主安排学习计划。
生活设施:虽然食堂和住宿条件一般,但周边有不少小店可以替代,建议学生自行选择合适的餐饮和住宿方式,以保证生活舒适。
总体来说,浙大文学考研班在学术氛围、师资力量和自主学习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尽管硬件设施有待改善,但整体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