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数字表示的含义如下:
准考证号
准考证号由15位数字组成,具体含义如下:
第1-2位:代表考生所报考学校所在的省份。
第3-4位:代表学校的行政区划。
第5-6位:代表报考的学科类别。
第7-8位:代表考点。
第9-10位:代表考场。
第11位:代表座位号。
第12-14位:代表考生所报的专业。
第15位:代表考试科目。
考试科目代码
考研科目后面的数字代表该科目的考试代码或编号,用于标识不同的考试科目。例如,在考研初试中,通常包括四门科目,分别为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这些科目后面的数字就是它们的考试代码,用于区分不同的考试科目。在复试中,可能会有一些选考科目,这些科目也会有一个数字代码。这些代码使得人和计算机都便于输入和认识。
专业代码
专业代码一共六位,具体含义如下:
前两位:代表所属学科。
前四位:代表所属一级学科。
最后两位:是顺序代码。例如,“100201内科学”,专业代码前两位“10”代表医学门类,前四位“1002”代表所属一级学科“临床医学”。
考生编号
考生编号(简称“考号”)共十五位,是考生的报考单位按照一定规律编制的具有唯一标识性的一串代码,是考生报考期间的唯一“ID”。具体含义如下:
前五位:报考单位的单位代码。
第6位:代表报考年度。
后面的数字由报考单位自定义。
这些数字代码在考研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便于管理和区分不同的考试科目、专业以及考生信息。建议考生在报考和参加考试时,仔细核对这些数字代码,确保准确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