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专业考研中的一些重要术语包括:
税收中性:
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的原则,即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他额外损失或负担;二是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
税负归宿:
指税收负担最终落到谁身上,即最终承担税负的经济主体。
税务政策:
指国家对纳税人征收税款的原则和方法,包括税法的制定、税收征管机构的设置等。
税种分类:
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关税等,这些税种根据不同的征税对象和目的进行分类。
税收优惠:
指国家为了鼓励某些行业、地区或特定行为而给予的税收减免措施。
支付能力原则:
要求按照纳税人的支付能力或负担能力来分担税收,支付能力大者多纳税,支付能力小者少纳税,支付能力相同者负担相同的税收,支付能力不同者负担不同的税收。
常设机构:
指企业在一个固定场所从事经营活动,且这种经营活动是持续和系统的,该场所被视为企业的常设机构。
这些术语是税务专业考研中的基础知识点,理解和掌握这些术语有助于考生更好地备考和应对相关考试。建议考生在复习过程中,结合具体的税法和政策,对这些术语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