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音史考研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原始时期的音乐 (公元前21世纪以前)。夏商时期的音乐
(前21世纪-前11世纪)。
两周时期的音乐(前11世纪-前221年)。
秦汉至南北朝的音乐(前221年-公元589年)。
隋唐五代的音乐(公元581-960年)。
宋元时期的音乐(公元960-1368年)。
明清时期的音乐(公元1368-1911年)。
清末民初的音乐(公元1840-1919年)。
20世纪20年代的音乐(公元1919-1929年)。
20世纪30年代的音乐(公元1930-1940年)。
20世纪40年代的音乐(公元1940-1949年)。
此外,考试还会涉及以下方面:
古代音乐形式:
了解丝绸之路对音乐传播的影响,熟悉雅乐、礼乐、俗乐等古代音乐形式。
传统乐器与乐团:
掌握古琴、琵琶、二胡等传统乐器的起源与演变,了解中国传统乐团的组成。
音乐理论基础:
学习五声和七声体系的由来与应用,认识宫、商、角、徵、羽五音的文化意义。
重要音乐文献:
阅读《乐经》、《礼记》等经典文献,理解其对后世音乐理论的影响。
音乐与历史事件的关联:
如何从音乐作品中解读历史事件的影响。
不同朝代的音乐风格差异:
分析唐、宋、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特点。
音律的演变过程:
深入理解音律变迁背后的文化和技术因素。
音乐与社会的互动:
探讨音乐如何在不同时代反映社会风俗和价值观。
建议考生广泛地理解和掌握从远古时期至新中国建立的历史进程中音乐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对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音乐品种、事件、作家、作品、音乐思想及成就有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