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非考研选择学校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学科实力:
选择学科实力较强的院校,可以提高上岸概率和读研体验。例如,江西财经大学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实力雄厚,应用经济学和统计学的学科评估都是A-,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持平。
统招名额:
选择统招名额较多的院校,可以增加录取机会。例如,东北财经大学有150+的统招名额,初试成绩达到365+就可以稳妥上岸。
复试难度:
选择复试占比低、面试占比低的院校,可以减少复试被淘汰的风险。有些学校复试占比50%,有些学校20%,复试占比低,初试成绩就更重要。
地理位置:
选择地理位置相对较偏、院校数量较少的地区,可以减少竞争压力。例如,选择B区的院校,因为B区生源相对较少,竞争压力也较小。
专业特点:
选择专业难度不大、易上岸的院校,可以提高成功率。例如,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相对容易背,但需要注意需要有科研能力。
学校保护政策:
选择保护一志愿的院校,可以增加录取机会。例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护一志愿,不招收调剂生。
综合以上因素,以下是一些适合双非考研选择的学校: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直属高校,统招名额多,初试成绩要求不高,适合继续深造或留在北京发展的同学。
东北财经大学:
国内五财之一,经济学实力强,在东北地区及京津冀地区认可度高,复试基本不刷人,适合北方发展或继续深造的同学。
江西财经大学:
经济学实力强,就业认可度高,统招名额多,初复试公平,适合南方地区发展或继续深造的同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统招名额多,初试成绩要求低,保护一志愿,适合进金融机构或继续深造的同学。
华北理工大学:
工科过了A区国家线就能上,适合工科生。
贵州大学:
属于B区,划线低,复试刷人比例不高,对统考生友好。
西南交通大学:
土木专业就业前景好,工科实力强且招生多,报考人数不多。
东华大学:
上海一所低调的211,纺织科学与工程全国排名第一。
建议根据自身情况,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