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考研闲章的内容是 包罗万象的,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诗词类:
由于印面较小,通常摘取诗词中的精彩名句。例如,明汪泓所刻的“半潭秋水一房山”,汪高垲所刻的“闹红一舸”等。
文句类:
多是指录古来文人的妙言或自出心声,也有以全文入印者。如清周芬在方寸印石上刻了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的一百十七个字。
箴言类:
文人常用警句自励或自律,如明苏宣的“君子有常体”,清张宏牧的“动正用和”等。
吉语类:
文士多撷取吉语入印,如清赵次闲的“永受嘉福”,清蒲华的“愿花长好月长圆人长寿”,清吴昌硕的“美意延年”等。
记事类:
例如近人杨度请齐白石刻的“前生浙江杭州观音寺僧圆净”印。
寓意类:
这类印的内容往往不易理解,每不可释解其心结,如大画家陆俨少被错划“右派”后所刻的“越人”、“我自爱桐乡”等印。
述志类:
此类印或为人,或为艺,多有座右铭的意味,如明归昌世的“闭门读奇书开门迎高客出门寻山水”。
诫谏类:
这类印多为处世哲学中自我反省、自我警示告诫的文句,如清代王玉如的“勿因私仇使人兄弟不和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
生肖类:
以生肖图案作印,一般为书画家钤记用。
这些内容不仅体现了篆刻艺术的形式美,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是考研篆刻中重要的研究对象。通过研究闲章的内容,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篆刻艺术的魅力和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