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考研的方法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步骤:
阅读教材
通读教材:首先完整地阅读一遍教材,对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各个时期的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有一个初步的整体认识。了解从先秦诸子百家到近现代哲学的大致演变过程。
精读教材:在通读的基础上,进行精读,配合课程和其他教辅材料,对哲学家的主要思想有所了解。遇到重点人物、重点思想,应当在教材上留有痕迹。
整理笔记:在第二次阅读教材时同步进行,整理笔记是考研成功的一个关键步骤,也是在极大程度上帮助我们记忆知识。记笔记时应当有逻辑,而不是单纯的摘抄教材上的原文。
深入理解重点内容
人物思想剖析:针对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朱熹、王阳明等重要哲学家,深入研究他们的核心思想、哲学命题以及这些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对后世的影响等。
流派对比:对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流派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它们在政治主张、伦理观念、认识方法等方面的异同点,这样能更好地把握各流派的特色。
做笔记与总结
做笔记:在阅读过程中做好笔记,记录下重要的知识点、自己的思考感悟以及容易混淆的内容。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重点、难点部分。
总结归纳:定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将相似的思想、观点进行归类,提炼出关键要点,便于记忆和复习。
拓展阅读与练习
拓展阅读:阅读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学术论文、研究著作,加深对某些重点问题的理解,拓宽知识面。比如关于宋明理学的研究成果,能让你从不同角度看待朱熹、王阳明等人的思想。
练习:通过做模拟试题或者进行真题训练,查漏补缺,强化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同时,要注意对知识点的系统梳理和归纳,形成自己的复习笔记或者思维导图。
经典著作研读
选取经典著作:选取中国哲学史上的经典著作进行深入研读,如《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大学》《中庸》《传习录》等,通过对经典著作的研读,提高考生的文献理解能力和哲学思维深度。
时间规划
准备期:从3月份开始,重点关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学习,理解基本原理,并结合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加深理解。同时,对中西哲学史的基本内容进行系统学习,建立起对哲学史的整体认识。
学习期:6月份-9月份,提升自己的主要阶段,量变产生质变。建议英语每天两遍阅读,专业课第二遍看教材,结合一些课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整理出哲学史大纲。
冲刺期:9月份-12月份,巩固已学内容,查漏补齐,整理各大机构压题确定考试重点。建议英语每天模拟考试,政治后期重点肖四+时政,专业课第三刷教材,查漏补缺。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系统地准备中国哲学考研,提高复习效率和应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