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音史考研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原始时期的音乐(公元前21世纪以前):包括远古时期的考古音乐资料、历史传说中的远古时期音乐等。
夏商时期的音乐(前21世纪-前11世纪):涉及古文献中关于音乐起源的观念、古歌与古乐舞、古乐器等。
两周时期的音乐(前11世纪-前221年):包括周代的礼乐制度的建立及衰落、乐舞与歌唱理论基础、乐器与器乐的发展、音乐理论、音乐思想等。
秦汉至南北朝的音乐(前221年-公元589年):涵盖乐府、鼓吹、相和歌、清商乐、百戏中的乐舞、音乐美学思想、音乐文化交流、乐器和器乐的发展等。
隋唐五代的音乐(公元581-960年):包括宫廷音乐、民间音乐、乐器和乐人、音乐文化交流、音乐理论等。
宋元时期的音乐(公元960-1368年):涉及市民音乐的勃兴、宋元曲子艺术和元代散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乐器和器乐的发展、音乐理论等。
明清时期的音乐(公元1368-1911年):包括戏曲的发展、民间歌舞与说唱、乐器和器乐的发展、音乐理论等。
清末民初的音乐(公元1840-1919年):涵盖传统音乐的发展与变迁、新音乐的发展(如学堂乐歌运动、声乐、器乐、歌剧音乐、音乐教育、音乐理论、音乐交流等)。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音乐(公元1919-1949年):包括这一时期的重要音乐品种、事件、作家、作品、音乐思想及成就。
此外,考试形式通常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填空题、选择题和判断题等。
建议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系统整理和记忆各个时期的音乐文化、重要事件和代表人物,同时加强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