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考研情况呈现出以下特点:
考研人数连续两年下降
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388万,较2024年的438万减少了50万,降幅达到11.4%。
2024年的考研人数也较2023年的474万有所减少。
就业市场回暖
随着经济的复苏和就业市场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扩大招聘规模,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得部分毕业生认为直接就业是一个更为实际且可行的选择。
研究生教育质量调整
部分高校在研究生教育质量上出现了参差不齐的情况,专硕学费高、学制长、住宿成本高等因素,使得部分学生对考研望而却步。
推免比例增加,统考名额减少
研究生扩招导致推免生招收名额扩大,压缩了统考招生名额,获得保研名额的同学不需要参加统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统考人数。
报考要求变多,门槛提高
许多高校在面对跨考生时,设置了报考门槛,不符合条件、非相关专业考生无法报名,导致部分跨考生放弃考研。
学费上涨和不提供宿舍
各地区和学校纷纷发布上调学费的公告,尤其是专硕学费上涨幅度很大,某些专硕学费甚至顶得上出国留学花费。此外,一些院校不再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宿舍。
多元化发展
考公、出国读研人数增多,对于一些原本纠结考研还是考公的同学来说,更倾向于考公,且疫情后部分学生选择出国留学,避开国内考研竞争。
研究生就业未必有优势
尽管考研人数减少,但上岸难度却没见得轻松多少,考研路上依然竞争激烈。2023年的考研报录比仅为24.23%,意味着每100名报名者中仅有24人能顺利“上岸”。
“逆向考研”现象的兴起
越来越多的考生不再一味追求“985”“211”名校,转而选择“双非”院校,尤其在计算机、金融等热门专业中尤为明显。
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的权衡
许多学生开始更加重视专业型硕士的实践性与就业前景,尤其是在部分实践性较强的行业,专业硕士的含金量逐渐提高。
跨专业考研人数增多
跨专业考研变得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在当前就业市场对复合型人才需求增加的背景下,跨学科的背景可能成为职场竞争的加分项。
综上所述,近两年考研人数的下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就业市场的回暖、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调整、推免比例增加、报考要求变多、学费上涨、不提供宿舍、多元化发展等。这些因素不仅影响了考生的选择,也对高校的教育质量和招生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