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考研现状可以总结如下:
竞争激烈
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硕士在职研究生报考类型包含集成电路工程(MEM)。由于专业硕士与全日制考研模式基本相同,考生必须进行入学联考和复试,竞争较为激烈。
联考每年考试人数有很多,竞争较为激烈,而且联考成绩达到国家及院校分数线要求,才能进入复试。之后,校方会根据复试总成绩进行择优录取。
专业课难度上涨
专业课难度在逐年上涨,近三年的专业课最高分分别为137,125,113,专业课会把总分拉下来不少。
2022年集工集管没有调剂余额,先进制造招生计划里的15个名额没招满,面向全校相关专业接收调剂,总复试名单考生的一志愿分布如下:集成电路学院42人,机械工程系4人,电子工程系2人,化学工程系2人,材料学院7人,深研院1人,共58人。
报考人数增加
由于5G、AI、IOT以及半导体行业向中国转移等原因,国内IC产业界对集成电路开发人员的需求量很大,导致考研集成电路的难度加大。
录取名额减少
2025年本部名额36人,深研院名额14人,总共缩招18人。本部各个方向的名额分布也有较大变化,集管名额连续两年缩招9人,从23年29人到25年11人,集工名额基本不变,但竞争依然激烈。
行业需求大
虽然考研难度大,但由于国内IC产业界对集成电路开发人员的需求量很大,即使不是名牌大学的集成电路硕士同样能找到很好的工作。
制程技术进步
集成电路技术不断进步,制程技术从最初的10微米逐步缩小到现在的7纳米、5纳米,甚至有望进入3纳米级别,单个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使得集成电路性能得到极大提升。
建议
提前准备:由于竞争激烈,建议考生提前准备,加强专业课的学习和复习。
关注行业动态:了解集成电路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选择有前景的专业方向。
多渠道获取信息:多关注目标院校的招生信息、复试分数线和录取情况,以便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注重实践:除了理论学习,还要注重实践能力的提升,可以通过实习、项目等方式积累实际经验。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集成电路考研难度较大,但行业需求旺盛,对于有明确职业规划的考生来说,依然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