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留学进士是指在清末新政背景下,通过留学途径获得进士出身的留学生群体。这一现象是清末实施新政、废科举、兴学堂、筹备立宪等大变革的产物。在政府鼓励留学政策的推动下,以及日本和欧美各国积极吸纳中国留学生的政策影响下,许多进士选择留学海外,主要目的地为日本,学习专业以法政科为主。
具体到个人,例如陈宗藩(舜仲)在光绪三十年(1904年)成为进士,并赴英国林肯大学法律系留学。此外,还有一些进士如金邦平、唐锷等被授予进士出身,并任命为翰林院检讨等职务。
清末政府为了安抚和鼓励留学生,特别制定了一种学位实施办法,允许留学生回国后通过考核获得进士、举人出身,这些被时人称为“洋翰林”、“洋进士”、“洋举人”。
总体来说,清末留学进士是清末教育改革中的一部分,反映了当时中国为了学习西方先进知识和技术,进行了一系列教育和制度的改革。这些留学生在回国后,很多人成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人物,对中国的政治、法律、教育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