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在1872年至1875年间,由容闳倡议,曾国藩和李鸿章支持,清政府先后派出了四批共 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这些幼童的平均年龄大约在12岁左右,最小的10岁,最大的16岁。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包括清政府的政策变动、外洋风俗的影响以及留学生个人的选择,这些留学生并没有全部完成预定的学习计划。到1881年,清政府召回了所有在美国学习的幼童,最终回来的只有94人。因此, 有26人没有回来。
具体原因包括:
审核不合格:
有些孩童因为依靠家中关系强行塞进来,在出发前夕被剔除。
水土不服:
对于传统儒家思想而言,背井离乡是一件十分凄惨的事情,再加上他们去的还是另外一块大陆上的美国,这种惶恐就被放得更大。
抗拒召回:
有些留学生继续完成学业,比如容揆和谭耀勋。
未通过审核:
有些留学生因为没能通过驻洋委员会的定期审核,被迫提早回国。
早逝:
有些留学生因为学习刻苦或者压力太大早逝了,比如就读纽约州瑞萨莱尔理工学院、去世时年仅16岁的潘铭钟。
政策变动:
清政府之所以提前召回这些人,是因为发现这些孩子没有接受过大清的“忠君教育”,没有太多对清政府的忠诚。
综上所述,清朝派出的120名幼童中,最终只有94人回国,少了 2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