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花钱陷阱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代缴学费打折:
不法分子通过信用卡为学生缴费,学生看到收据后认为缴费成功,将打折后的学费支付给不法分子,后者收到钱后终止信用卡交易,等到学校提示,学生才意识到上了当。
网络中奖:
不法分子获取留学生个人信息后,设计骗局,如打电话邀请参加活动并告知中奖,要求先交费用,然后销声匿迹。
转租公寓:
自称中国留学生的不法分子在网上发布消息,声称要回国3个月,想把房子转租,一旦有学生付房费和押金,他们便踪影全无。
领事馆服务系统更新:
骗子假冒领事馆的名义向留学生发送邮件,称领事馆系统更新,需要填写有关父母详细信息的7个问题,否则签证续签会受影响,获得信息后冒名行骗。
巧立名目收费:
非法中介机构办理出国手续时,列出各种名目繁多的费用,如登记费、材料翻译费、学校申请费等,这些费用虽小,但积少成多。
小学校包装成名校:
不法中介机构将国外的二三流学校包装成“国际性大学”,提供不真实的信息,误导学生。
编造假材料:
中介机构为了赚取高额中介费,不惜弄虚作假,帮助学生编造假材料,甚至花钱雇人代考。
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留学服务机构不如实介绍情况,把代理学校说得天花乱坠,而对教学质量、生活费用、生活保障、学历文凭认可程度等信息不全面告知。
服务收费不透明、不公开:
同一目的地、同一专业的收费项目不统一、收费标准相差很大,消费者往往在事后才发现费用问题。
设置不公平合同条款:
一些留学黑中介利用消费者对申请过程和相关法律不熟悉等弱点,在合同中加入不平等条款,如不退款条款、提前交学费等。
留学中介诈骗:
不良中介声称与国外名校有特殊合作关系,收取高额费用后未能履行承诺。
留学学费诈骗:
不法分子冒充学校工作人员,发送虚假的学费缴纳通知,要求学生将学费汇入指定私人账户。
签证诈骗:
存在转让签证slot的风险,原主人退slot后,第三方不一定能抢到,这是一种诈骗行为。
换外汇换到黑名单:
留学生因换汇被一些不法分子骗走学费,导致被拉入黑名单。
自动续费:
一些留学生不知道某些服务在试用期结束后会自动续费,导致被冤枉收费。
通过聊天软件骗钱:
骗子利用聊天软件假装是朋友或亲人借钱,或者谎称政府人员要求支付费用以保持合法身份。
代写论文陷阱:
存在代写论文的骗局,骗子以此为名骗取钱财。
换钱陷阱:
留学生通过线上换汇容易被诈骗,对方在收到钱后可能将留学生拉黑。
租房陷阱:
留学生在租房时可能遇到诈骗,如虚假的转租信息或假房东。
以上陷阱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还可能涉及法律责任。建议留学生及其家长在选择留学服务机构、缴纳学费、选择兼职、换汇等方面要格外小心,选择正规渠道,提前了解相关信息,避免上当受骗。